ID: 24412114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71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
  • cover
赛罕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学业质量抽样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道德与法治共计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小华同学阅读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时看到:”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掘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联系新学期历史所学,思考下列属于半坡人在“谷类的自觉栽培”方面作出的贡献的是 A.栽培水稻 B.栽培粟、黍 C.栽培葡萄 D.栽培石榴 2.小历同学在阅读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爬开学习。该书这讲内容的主题可能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X讲 一、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近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 三、多源的文明·多元的文明 四、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国庆期间,初一年级同学参观陶寺遗址博物馆,看到在陶寺古城迪址中既有使用木棺、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的大型藠葬,也有没有木质葬具和随丳品的小型基葬。该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A.奴隶社会的开始 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社会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4.“问蜀-东周时期蜀文化展”于2024年5月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开展,221件珍贵展品展示了三星堆、金沙迪址等古蜀文明,其中,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壁与河南二里头迪址出土玉器大体一致。这说明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罚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5.右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 A.兼并战争不断 B.分封制已经瓦解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6.楚王问鼎、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合纵连横、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A.和平稳定 B.争粉兼并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7.图1-3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 图1 北京人使用的石圆 图2 商朝时期的胃铜工具 图3 春秋战回时期的缺农具 A.人力获得解放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生产力的发展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8.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罚郡郡守,并随后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此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9.某校组织研学时,杜老师介绍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并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对孔子“克己复礼”主张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对一切社会变革,力图恢复旧秩序 B.思想顺应了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需要 C.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重建的统一 D.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被各国严格遵循 10.《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表明《黄帝内经》 A.影响历久弥新 B.尊重生命规律 C.理论体系完善 D.思想内容丰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1.进入历史时空 传承家国情怀。古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某班同学以“古建筑中的智慧”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0分) 【任务一】体验生存智慧 建筑类型;A简介: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试建筑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普。 建筑类型:B简介: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该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 (1)请结合所学将建筑名称A、B补充完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