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各地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1923年 1922年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9年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爆发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中 共 一 大 五四运动和李大钊等人的传播 复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领导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两大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 内容 ①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鲁迅《狂人日记》 ②基本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将其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 ③文学革命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评 价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认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用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复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领导阶级:( ) 开始标志 ( )年,( )在( )创办( ),后改名( ) 代表人物:( )、( )、( )、( ) 两大阵地:( )和( )编辑部 内容 ①思想革命:抨击( )和( ) 李大钊( )、鲁迅( ) ②基本口号:提倡( )与( ) 陈独秀将其称为“( )”与“( )” ③(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胡适( )、陈独秀( ) 评 价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 )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与( )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 )起到了思( )的作用。 局限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认识 如何看待中外文化? 用(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达标检测 (2024·莘县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24·临清期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因此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 A. 反对尊孔复古 B. 继续反封建 C. 主张民主共和 D. 向西方学习 (2024·茌平期末) 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这 句话反映了当时( ) A.剪辫子阻力较大 B. 思想革新的艰难 C.国人愚昧无知 D.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 B 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戊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