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接力版(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麻利麻利梭》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唱游、表演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麻利麻利梭》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在《麻利麻利梭》的唱游表演中,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特点,自信地用歌唱、表演和演奏相结合的方式讲述音乐故事,乐于进行简单的即兴创编,从而初步了解民族民间童谣的趣味,萌发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亲切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接力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田野回响"单元的组成部分,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童谣。教材采用典型的音乐课页面设计,左侧为歌曲主体内容,右侧为实践活动板块,体现了"学-练-用"的教学逻辑。 学情分析 本课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充分激发和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巧妙地融入他们喜爱的故事表演和游戏中,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有效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感知能感受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基本特征,对音乐情绪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2.艺术表现能运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能采用简单的节奏型,利用打击乐器参与演奏;能即兴做简单的律动或模仿动作3.文化理解通过演唱、演奏民族民间儿童歌曲,初步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萌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4.创意实践能够即兴进行声音、动作、节奏的模仿与创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故事表演。 教学难点 在“连忙跑”处表现出紧张、急促的情绪,并能与同伴进行简单的配合。 课前准备 PPT课件、歌曲音频/钢琴、响板、沙锤、头饰(小猫、老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云南,听一个关于小老鼠和小花猫的有趣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麻利麻利梭》!” 被画面和故事主题吸引,产生好奇心。 直接利用教材意境,通过故事导入,瞬间抓住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谜语猜角色教师语言:“故事的主角是谁呢?猜一猜:‘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老鼠)‘八字胡,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讲解歌名“麻利麻利梭”教师语言:“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云南方言里,‘麻利麻利梭’就是形容动作非常快、很灵巧的意思!故事里谁的动作最‘麻利’呢?我们来听一听!”3.初次聆听,想象画面教师语言:“请你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歌曲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花猫又是怎么做的?”第二部分:学习歌曲,讲述故事1.讲述歌曲故事教师语言:“歌曲讲的是:一只小老鼠,探头探脑地出来,它有一双黑油油的小眼睛。它爬上了房梁,可神气了!就在这时———小花猫来了!小老鼠吓得‘麻利麻利梭’地连忙跑掉了!”2.按节奏读歌词(故事接龙)教师语言:“现在,我们跟着节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老师说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比如:老师说‘一个老鼠’,你们接‘一个头’!”3.难点突破———连忙跑”教师语言:“这句是小老鼠最害怕的时候!我们要念得又快又急,表现出它慌张逃跑的样子。来,试试看!”4.模唱旋律教师语言:“我们的声音要学着像小老鼠一样灵巧。我们用‘lu’来轻轻模唱旋律。”5.学唱第一段教师语言:“现在我们给旋律加上歌词,变成歌曲。唱的时候,脑子里要想着那个有趣的故事。”6.学唱第二段及尾声教师语言:“小老鼠跑掉了,小花猫怎么叫的?‘喵喵喵喵—喵———我们来学一学小猫不甘心的叫声。”7.“听听唱唱(四)”旋律练习教师语言:“这里有几条小小的旋律台阶,我们跟着琴声,像爬楼梯一样唱一唱,让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