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7105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94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试卷,语文,测试,综合,学期
  • cover
华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三年级综合测试(一)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由饺子执导的哪吒系列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哪吒的故事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其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破150亿,暂列全球票房榜第5名,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实际上,妇孺皆知的哪吒故事,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而成的产物。进入中土之后的哪吒形象,随历史时代变迁而演化,不断被赋予中土色彩。在文学领域中则化身为杂剧中的勇武神将、神魔小说中的叛逆灵珠、说唱文学中的顽劣童子;在当代各种文艺形式中,又以少年英雄等形象出现。 哪吒闹海故事的核心情节是斗龙屠龙。这个重要情节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经历了漫长的累积,才形成系统而精彩的故事主干。作为“闹海”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析骨剔肉”是哪吒形象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形象转折,物质生命已经结束的哪吒如何重生成为故事编排的要点。哪吒故事在艺术性全面提升的同时,宗教意味开始慢慢淡化,哪吒的个体性格元素开始萌发,为后来哪吒形象的进一步丰满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宁稼雨《从文化源流看哪吒故事缘何火爆“出圈”》) 材料二: 在当代神话的理论视野下,2019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020年的动画电影《姜子牙》以及2023年暑期档电影《封神第一部》都是较为典型的针对封神故事的原型改编。这种改编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个层面是叙事方面的改写。三部影片均按照“英雄之旅”的方式为人物设计了明确清晰的成长轨迹,将传统文化素材改写为能够被当代观众和市场接受的形态。这不仅将较为松散的传奇和演义体裁改造为符合当代电影常规的线性叙事形态,也为电影发挥神话的当代文化功能奠定了叙事基础,这种叙事的改写均以主要人物为中心,遵循人物动机驱动的逻辑。 第二个层面是主题方面的改写,这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每一个成熟的传统神话中都包含着若干“原型”,并定义出了这些神话原本的主题。但绝大多数成功的当代改编都对原型和主题进行了较多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写,在现代电影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为人物和故事赋予当代价值。《魔童降世》虽然延续了“哪吒闹海”这一传说的人物关系,但对于李靖这一角色的关键性的改编消解了“父权”的压力,哪吒“弑父”的对象也不再是生父,而是生而为魔的命运。因而,原著中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惨烈,变成了家人之间的和解和共同对抗命运的不公。哪吒对抗的始终是自身,是“神”的无形之手强加给他的命运。相比于神话传说“哪吒闹海”,重获新生的哪吒重归“君臣父子”的纲常次序,《魔童降世》的改编是一次进步,它将结局指向了与命运的对抗,哪吒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成长。 第三个层面的改写则是在当代价值的指导下所展开的传统想象世界的视觉建构,以及戏剧性元素在基本叙事结构中的创新整合。这些层面的改写能够让观众在一个富有新意的视听语境甚至是艺术风格中,比较愉悦和自然地接受对经典故事的不同演绎。当然,在展开这一层面的改写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仍然是要服务于主题表达和当代价值,任何偏离了叙事结构和主题表达的视听创意与元素创新,最终都会带来风格的撕裂和意义指向的混乱。 (摘编自梁君健、许岚枫《民俗·遗产·原型:中国神话改编电影的范式嬗变》) 材料三: 《封神演义》为什么从古代一直火到现代? 在中国小说史上,《封神演义》的地位并不高,通常被列为二三流小说。然而,《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却十分巨大深远。乡村庙宇中供奉的神像,有不少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中国民间对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