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奉献社会我践行》 一、教材解析 《奉献社会我践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九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奉献社会的表现和意义,以及如何奉献社会。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观察社会现象培养奉献社会的意识,明确奉献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是,也有的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 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美好、很遥远的事情,作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在将来服务和奉 献社会。还有的学生在实践中中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行动力。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道德修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践行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 道德要求,培育优良的品行。 3.健全人格: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4.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奉献社会的表现和价值、奉献社会的要求 教学难点:奉献社会的要求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案例材料、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猜猜神秘男士是谁,出示神秘男士公益行为:捐款超过 100万元,帮助近 500 多名留守儿童。 设问:你觉得这位男士年收入多少?从事什么职业? 展示人物事迹:身残志不残的拾荒巨人———胡雷。搭建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主题,引入本课内容:奉献社会我践行。 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聆听并思考教师的提问。 2.认真阅读拾荒巨人———胡雷的相关材料,明确学习主题。 子议题一:认识奉献社会 教学内容:奉献社会的表现、奉献社会的价值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学生阅读教材79页“生活观察”,提问:你参加过那些类似的活动,有何收获? 学生发言后总结:奉献社会的表现。 播放央视公益短片:致敬 敬业奉献的你,展示不同领域奉献者的工作瞬间 提问:这些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奉献者在付出时,自己有哪些收获?他们的付出有何意义? 6. 请学生阅读教材80页“阅读感悟”,向榜样学习。 7.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归纳知识点:奉献社会的价值。 1.阅读教材79页“生活观察”的内容,然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看央视公益短片,认真观察不同领域奉献者的工作瞬间,感受其中传递的情感与力量。 3. 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阅读教材80页“阅读感悟”的内容,以榜样为学习对象,汲取榜样身上的正能量。 5.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并掌握“奉献社会的价值”这一知识点。 子议题二:如何奉献社会? 教学内容:奉献社会的要求 预设过程1(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80页“探究与分享”,结合邓稼先的故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本领、奉献社会。 请学生思考后交流分享观点。 呈现案例:选取2-3个贴近青少年的案例(如大学生用编程技术助力乡村电商、中学生用环保知识设计社区垃圾分类方案),用图片或短视频形式展示。 小组讨论:案例中的人物靠什么 “真才实学” 解决了社会问题?他们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材中 “如饥似渴、孜孜不倦” 的特点吗?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强调 “科学文化知识”“过硬本领” 是服务社会的基础,而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