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 经济的繁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完成的标志 一、教学重难点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发展表现,理解生产技术的进步、各族间的交流等因素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知道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二、教学目标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商业的发展 壹 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城市 北宋东京 空间限制被打破 久住 王员外家 正店 香醪 商 业 商 业 (宋太祖):“京城夜市至三鼓(即三更,晚上11点-凌晨1点)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打破时间的限制 商 业 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元朝至元宝钞 商 业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货郎图》 城市 市镇 市镇 市镇 集市 集市 集市 集市 集市 城郊市镇 勾栏示意图 勾栏 瓦子 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为什么宋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如此繁荣? 饮食 药材 字画 古玩 算卦 相面 剃头 戏台 观众席 栏杆 杂剧 说书 唱曲 杂技 蹴鞠 宋代蹴鞠纹青铜镜 农业的发展 贰 猜一猜:搬运的是什么? 稻米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等主编 水稻的优良品种很多,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广到北方。 占城稻自身优良 宋朝政府支持 苏州 湖州 苏湖熟 天下足 运河取直 长途海运航线 饮 茶 汴梁城内饮茶的顾客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广 海南 广东 福建 江淮 川蜀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等主编 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以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 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信息? 手工业的发展 叁 手 工 业 孙羊布帛店 某不知名布帛店 海南纺织业 宋代经济分布图 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 元朝时,江南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毛纺织业: 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为党项人的生活必需品。 黄道婆塑像 南宋棉毯 主要分布在四川、江浙地区,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等主编 婺州(今浙江金华)已发展成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那里“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舳舻”,号称“衣被天下”。 思考:宋代丝织业的发展趋势? 瓷 器 “瓷都”景德镇 官窑 钧窑 汝窑 定窑 哥窑 瓷 器 “瓷都”景德镇 元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 辽绿釉鸡冠壶 金耀州窑青釉盖钵 煤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苏轼《石炭》 煤炭 煤与冶矿业 瓜州榆林窟第3窟风箱与冶铁图 《中国古代史》 神宗时,荆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船叫“万石船”,可以载钱20万贯,载米1.2万石,载重量约为660吨。 朱绍侯等主编 / 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 配有指南针 航运业和造船业繁盛 金撞冰船 经济重心南移 广州、泉州、临安、苏州、湖州、川蜀、江淮…… 这些地区在地理方位上有怎样的特点?反映出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宋代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经 济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 南 迁 五代之后, 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 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