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 朝 对 关 系 “危”从海上来 “威”向海外去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三宝”是谁? “三宝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印尼? 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三宝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综合国力在国家外交中的决定性作用,学习戚继光及郑和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相关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综合国力在外交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重难点 “威”向海外去 WEIXIANGHAIWAIQU 如今仓廪丰实,天下太平,遣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姓名:郑和 籍贯:云南 原名:马三宝 职业:宦官、航海家 有智略,知兵习战,帝甚倚信之。 思考: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和将命绝域,三擒贼魁,威震海外,自是诸番益钦其威信,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而番人利中国货物,益互市通商,往来不绝。 ———石斯同、王鸿绪《明史稿》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张廷玉《明史·郑和传》 外交:宣扬国威 经济:换取海外奇珍 政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西洋在哪里?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请你帮我规划航行线路 出发:刘家港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途经国家:亚洲、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乐四年(1406)三月,船队顺利抵达占城国新州港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扬国威于西洋! 敝国国小民贫,无所奉献,略备土产,聊表敬意,望乞笑留,献上:宝母一枚,海镜一双,大火珠四枚,澄海珠十枚,辟寒犀两根,象牙簟两床,吉贝布十匹,奇南香、白鹤香、千步草、鸡舌香各一箱,还有鸡、鱼、猪、米、柴、菜等若干 我们也很喜欢船队带来的商品呢!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永乐四年(1406年)六月底,郑和船队来到爪哇时,正碰上爪哇西王与东王相互争斗,后东王战败被杀,所属之地为西王所兼并。当郑和船队经过原东王属地时,官兵下船登岸,正与当地民众进行正常的商品贸易时,突遭西爪哇王属下士兵的突然袭击,170余名船队官兵被杀害。 思考:郑和应该怎么做? 后续:郑和十分震惊,但他强压住心中怒火,一面急报朝廷,一面劝说部下,先查明事件真相,再采取下一步行动。朱棣严厉谴责了西爪哇士兵屠杀明朝船队官兵、兼并东爪哇的背信弃义行径,要求西爪哇必须赔偿170名中国死难船员家属6万两黄金以赎罪,事情得以和平解决。 洪武年间,广东潮州人陈祖义因犯罪携家眷潜逃至旧港避祸。不久,陈祖义纠集了一帮人占地为王,自封酋长。他劫持过往船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严重地妨碍了海上交通安全。郑和船队返航驻泊旧港时,陈祖义一边与郑和虚与委蛇,表面同意归顺明朝,一边暗中召集手下头目密谋劫掠船队的西洋宝物。 后续:在围歼陈祖义的战斗中,郑和指挥机智灵活,集中优势兵力,出奇制胜。旧港一仗,是下西洋船队中首次用兵,大获全胜,共歼灭陈祖义海盗集团5000余人,焚毁敌船10艘,缴获船7艘、铜印2枚,生擒陈祖义、金志名等海盗头目3人。郑和为东南亚各国铲除了一大公害,维护了东南亚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各国的欢迎。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明王朝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往来打开了海上通道 思考:该怎样保障出行的安全? 来参观我的船队! 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