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3545

河南省濮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518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试题,答案,图片,历史,濮阳市
  • cover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 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 节。”该词句描述的历史阶段属于 A.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铁器时代 D.蒸汽时代 2.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古 人类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A.古人类头部复原像 B.《古人类生活状况》纪录片 C.著名历史学家的著述 D.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3.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 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 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4.下图是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 骼。这证实贾湖遗址居民 A.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B.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C.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D.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 第1页 (共6页) 5.1996年贵州省出土了“新中国龙”化石,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距今六 千多年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和濮阳蚌壳龙就被普遍认为是中华龙最早的历史形象,后 来的辽宁牛梁河遗址与山西陶寺遗址也分别出现了玉猪龙和彩绘龙纹陶盘。这些文物 共同反映出 A.早期国家对龙的崇拜 B.中原文化的一脉相承 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早期人类审美的单一 6.“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 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 鼓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 ”这说明 A.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B.部落间战争频繁 C.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D.社会生产力低下 7.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由此可以推断 东方茵素 南方因素 北方/西北因素 A.农耕文明的曙光出现 B.早期文化之间存在交流 C.此时处于旧石器时代 D.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分化 8.据史书记载,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 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据此可 知,商朝“崭新时期”出现主要得益于 A.充足的水源保障 B.稳定的政治统治 C.坚固的城池防御 D.强大的军事实力 9.“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春秋和战国 B.西汉和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10.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铁的熔点比青铜高 455℃,铁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七年级历史 第2页 (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