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秋学期锡东片初一历史期中测试卷 2025.11 (考试时间:60 分钟,卷面: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古地磁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剩余磁性来推断岩石的形成年代。考古学家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古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属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称为人,是由于他们学会了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下列可用来佐证此观点的是( ) 图一河姆渡人的骨耜 图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三北京人用火雕塑 图四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燃烧灰烬 图一和图二 B.图二和图三 C.图二和图四 D.图一和图四 3.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它的重要特征是彩绘陶器,这里的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他们主要种植粟、黍。下列符合这一时期的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坡村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人工开采铜矿石,距今约6000﹣5300年。这与《史记》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相呼应,说明( ) A.考古发现可完全印证神话传说 B.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 C.史书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具可信度 D.远古传说均有确切的考古依据 5.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的钥匙,以下这组文物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 ) 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遗址 陶罐 陶寺古城遗址 彩绘蟠龙陶盘 A.先民过上定居生活,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建筑形式的差异 B.先民开始人工培养农作物,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代 C.先民学会了制作陶器,具备了朴素的审美观念 D.先民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早期的国家 6.良渚考古发现证明:当时贵族、权贵控制着玉器等重要资源以及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并出现了用来埋葬王和其他高等级权贵阶层的专门墓地,以及随葬高等级礼器的大型贵族墓葬。这说明当时( ) A.以玉随葬成为风尚 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原始农业逐步兴起 D.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7.考古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经过持续发展,开始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一枝独秀 B.多元一体 C.一蹴而就 D.别具一格 8.“人文初祖”,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海内外华人有着共同的“人文初祖”,即( ) A.炎帝和黄帝 B.鲧和大禹 C.尧和舜 D.盘古和蚩尤 9.尧得民心,为人简朴,颁授农耕时令;舜坚守孝道,善于用人,使百业兴旺;禹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水患,且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禅让制的原则是( ) A.才能大小 B.功劳大小 C.血缘远近 D.德才兼备 10.某同学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可以填入①处的是( ) A.集体生产 B.阶级分化 C.农耕兴起 D.经济发展 11.针对夏朝初年的历史,有人写诗评价:“启废公天下,尊称座上宾。掀翻禅让制,独断一家亲。”据此可推断,“独断一家亲”应该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等级制 12.下图所示青铜器上有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 盘庚迁殷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武王伐纣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