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5 6 8 9 10 答案 C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B D B B C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4分) (1)遗址:元谋人遗址。主要依据:化石(一点2分;共4分) (2)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一点1分;共2分) 信息: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原始农业出现。②我国先民会修建房屋: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 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③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 式。④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我国先民已有朴素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 值观。⑤我国先民已会饲养猪等家畜。(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3)支撑观点的发现:规模宏大的王城:结构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的墓葬 (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22.【答案】(12分) (1)主要用途:祭祀、作战(军事)、日常生活(烹饪、饮酒等)。(一点1分: 共3分) 具体器物:祭祀:鼎、尊;作战:钺、戈:日常生活:鬲、爵、鸮尊。(一点1 分;任意两点即可;共2分) (2)书写载体: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金文铸在青铜器上。甲骨文记录内 容:打猎(如“王田于麦”)、天气(如“今雨?”)。(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共4分) (3)具体帮助: 青铜铸造:提供了祭祀礼器、作战兵器和生活用具,满足了祭祀、安全和日常需 求; 文字:记录生活事件(如打猎、天气)和重要事务(如赏赐),方便信息留存: 天文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如播种、收获)和日常劳作(如养蚕、植树)。(一类 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23.【答案】(14分) (1)变化: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2分)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 (2)A:统一货币。B: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C:北击匈奴,修筑长城。D:巩固统一。(一点2分;共8分) (3)天下一统(或政权统一)(2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考试形式:开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0分) 1.某校七年级开展绘制“追溯人类祖先的传奇足迹”历史报的主题活动,请你判断以下哪 一项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与史实相符并能作为素材使用() A. 元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用来照明、取暖和驱兽。 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能够制作出精美的骨针来缝制衣物。 D.半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主要种植水稻。 2.考古工作者计划复原“北京人用火取暖”的场景,其构思最主要的科学依据是( A.远古神话中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B.北京人遗址出土的被烧过的兽骨和石块 C.现代人类在野外生存的用火经验 D.历史学家对原始社会生活的推测 3. 请给右图的内容拟一个主题(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A. 磨制农具,造型精巧 B.原始农业,根在中原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锛、黍、粟 C.打制石器,古朴实用 D.南稻北粟,人工栽培 4.以下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考古发现 结论 ①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会使用磨制石器 ② 山顶洞人遗址:制作的骨器 会建半地穴式房屋 ③ 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栽培水稻的遗存 原始农业形成 ④ 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前的骨鱼叉 贫富分化出现 A.① B.② C.③ D.④ 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 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提出了判断进入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