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29197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486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学年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二
,
统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本属性及核心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议论文,核心观点是“浑天说优于盖天说” B.作为科学小品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浑盖之争”的历程 C.文本侧重批判盖天说的荒谬,彰显浑天说的科学性 D.文章以抒情笔调展现天文学发展,情感表达强烈 2.下列语句体现的科学精神,与“浑盖之争”的核心特质最契合的一项是()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C.学以致用,知行合一D.穷理致知,格物致知 3.下列对“浑盖之争”意义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观测技术的进步 B.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思辨精神 C.最终以行政命令强制确定浑天说的地位 D.为后世天文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下列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对比论证为核心,全程凸显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优劣 B.引用大量古籍文献,增强论证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C.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再逐一论证 D.语言华丽繁复,通过修辞渲染提升文章感染力 5.下列对文中“科学争议”价值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争议必然导致科学停滞,需尽快统一认知 B.争议是科学发展的动力,能推动认知深化 C.只有权威认可的观点,才能成为科学结论 D.争议的价值在于引发社会关注,与科学进步无关 6.下列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展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发展脉络 B.强调科学争议对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作用 C.说明科学真理的形成需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 D.批判古代科学家固步自封、拒绝创新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选自《科学史十五讲》,作者江晓原是我国著名科学史家,长期致力于天文学史与科学文化的研究。这篇文章以“浑盖之争”为核心,梳理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学术争议,不仅展现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脉络,更凸显了科学精神的本质———以证据为依据、以思辨为动力的探索过程。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国家祭祀密切相关,因此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天文学研究,设立“太史令”等官职专门负责天文观测与历法制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文学理论的争议不仅是学术问题,更与社会生活、政治统治存在微妙关联。“浑盖之争”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中产生的,它始于战国时期,延续至唐代,历时近千年,涉及众多著名天文学家,如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学术争议。 “浑盖之争”的核心是宇宙结构模型的分歧: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圆形的盖子笼罩在方形的大地上,日月星辰附着在天盖上运行;浑天说则主张“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天地是球形结构,地球位于中心,日月星辰绕地球运行。这两种学说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基于不同观测视角与数学模型的学术探索。盖天说早期与人们的直观感受相符,且能解释部分天文现象,因此在先秦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浑天说则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逐渐完善,其解释天象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最终在唐代形成主流地位。 这场争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保持着学术争鸣的纯粹性,未因政治势力的介入而中断或扭曲。历代天文学家都以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论证甚至实验来完善自身学说。例如,东汉张衡依据浑天说发明了浑天仪,通过仪器模拟天体运行,为浑天说提供了实证支持;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则通过精确的天文观测,修正了前人历法中的误差,进一步巩固了浑天说的理论基础。这种“以实证为核心”的争议模式,与西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路径形成呼应,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当下,重新审视“浑盖之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11-16)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11-16)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11-16)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6)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