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兴起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传播,但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兴起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1915年 开始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蔡元培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和《新青年》编辑部 兴起 运动内容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运动内容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专制 愚昧和迷信 口号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VS VS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运动内容 ③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运动内容 ④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运动影响 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运动局限性 局限性:①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②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合作探究 分析比较中国近代四次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 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历史背景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历史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运动过程 爆发 口号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运动过程 扩大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运动过程 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运动过程 工人阶级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运动性质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运动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运动意义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 革命方向: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