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重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重点)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五石之瓠》。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无用之大用”呢?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问题其实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五石之瓠》有关。庄子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无用之用”的哲学思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世界,感受他的智慧。 【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庄子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作品简介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也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把哲理讲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文字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超凡脱俗。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1).通假字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 ②世世以洴澼絖为事(絖,同“纩”,丝绵絮)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同“悦”,取悦) (2).古今异义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担忧,发愁) (3).一词多义 ①以 以盛水浆(介词,用来) 剖之以为瓢(介词,把) 客得之,以说吴王(连词,用来) ②为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动词,认为)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动词,制作) ③与 请与之(动词,给) 与越人水战(介词,和) (4).词类活用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作动,种植。实,形作动,充实,填塞)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形作名,坚固程度)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④吴王使之将(将,名作动,率领军队) 5.特殊句式 ①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状语后置句) ④剖之以为瓢(省略句)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 ⑥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