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3341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9448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余秋雨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 “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 诗——— 词——— 书、画———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苏 黄” 与黄庭坚并称 “苏 辛” 与辛弃疾并称 “宋四家”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并称 “苏黄米蔡” 文 艺 全 才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蛾眉共比高。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诵 读 感 知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怀古之人事(怀古人) 抒一己之情(抒己志) 合作探究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上阕用了哪些手法描绘赤壁雄浑壮阔的图景? 3、面对如此壮阔的大江奇景,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赏读下阕,分析周瑜与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的不同。 (找出描写周瑜和苏轼形象的句子和词语)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你读出的是消极还是洒脱乐观? 议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视听结合 有声有色 文本解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人是怎样描绘出这幅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的?(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炼字 乱 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 形 穿 夸张,陡峭山崖、直插云霄 惊 拟人,江水波涛的汹涌 声 拍 拟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之大 卷 浪花汹涌的气势之大 色 雪 比喻,浪花如雪,厚重、绘形绘色 为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面对如此壮阔的大江奇景,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承“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启下 苏轼 周瑜 赤壁之战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指挥此战的周瑜当时只有34岁。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因众人营救,免于死罪。同年年底,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他第二次游览赤壁之时。 自题金山画像 宋朝 ·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创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是年词人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从政坛新星到闲职犯,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缠身、昔日好友杳无音信,苏轼初至黄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郁郁寡欢、落寞孤寂;后来自食其力定居下来才逐渐适应。 苏轼时常在黄州及周边游山玩水。黄州城外有一赤鼻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中的石滩),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