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3525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4885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没有什么悼念,比回忆更加真切; 没有什么挽歌,比文字更加永恒; 没有什么战斗,比呐喊、反思、继承更加充满力量。 面对“左联”五位作家惨遭反动派杀害的残酷事实,是责任与担当,是正义与仁爱,让鲁迅先生不顾白色恐怖的阴霾,一边将“五烈士”的功绩铭刻,一边将武器插入敌人的心脏。让我们一起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感受鲁迅先生的悲愤。 新课导入 为了忘却的记念 素养目标 分析并概括柔石、白莽的形象特征。 2. 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 4.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1. 赏析重要词句,理解题目及文中典故的内涵。 3. 探寻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实行围剿。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书店,查禁进步书刊,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 1931年1月17日,“左联”作家白莽、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秘密逮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同时,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 探寻背景 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知识链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鲁迅为旗手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组织,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北斗》是其主要刊物。 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解散。 关于“左联” 白莽(1909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殷夫等,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192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是左联发起人之一。他是革命诗派的代表诗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贡献很大。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的时任国民党航空署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代表作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本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与冯铿并称“红色恋人”。柔石先生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捕。 人物介绍 冯铿(1907年10月10日-1931年2月7日),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广东潮州,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家庭,是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诞生的最出色的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代表作有诗歌《深意》、短篇小说《月下》《一个可怜的女子》、散文《开学日》《夏夜的玫瑰》等。 人物介绍 李伟森(1903年一1931年2月7日),湖北武昌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