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DENG GAO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 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君子登高必赋” 表达思念之情 表达个人渺小、身世之悲 抒发豪情壮志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王之涣 登高诗 猜猜登上高处会抒发何种感情?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代表作品 评价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诗风:沉郁顿挫 所处年代: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知人论世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zhǔ 杜甫 zhuó 诵读诗歌 悲 你认为诗眼 是哪个字 ?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品读诗歌 风 急 “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 天 高 显得天底下的人渺小孤单。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猿 哀 猿鸣凄切,使人听到它的叫声倍感悲凉。 渚 清 “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沙 白 “白”是冷色调,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凄清的画面。 鸟 飞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孤独无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思考:为什么用“啸”而不用“啼”? 悲中有壮,悲中有愤 “啸”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郦道元《三峡》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啼”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诗人在此运用了哪些写景方式呢? 情景交融 鉴赏首联 视听结合 有声(风声猿声) 有色(清、白) 有动(鸟飞) 有静(天、渚、沙) 动静结合 俯仰结合 有俯(渚、沙、鸟) 有仰(天、猿、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与首联相比,颔联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是如何呈现这种大意境的? 思考探究 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有无边无际之意,“不尽”有无穷无尽之感。诗人用“无边”形容落木,用“不尽”形容长江,使万千之景融汇笔端,登高所见尽收眼底。 “萧萧”写草木摇落的声音,“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