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川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清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 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 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 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 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 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 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 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 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 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 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 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 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 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 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 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 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 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页共8页南昌十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意味着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仍然有消极因素。故选B。 2.答案:C 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 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