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7609

9.3《声声慢》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29865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国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 。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2.鉴赏叠字,掌握重要手法。 3.赏析意象,把握意象内涵。 4.吟咏词作,体会词人心境。 作者介绍 李清照( 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词别是一家”,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有《漱玉词》留存。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生平分期 1.少女时期(1084—1101年):少经繁华 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展现早慧才情。16岁作《如梦令》,以清新笔触描绘少女情怀,展现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知。 二、青年时期(1101—1127年):青遇幸福 18岁嫁给赵明诚,夫妇志趣相投,共同搜集书画金石,二人常以诗词唱和,共享文化雅趣。然而婚后丈夫为仕途奔波,夫妇聚少离多,离愁也多。作品多写闺阁闲愁与夫妻温情,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 生平分期 3.中年时期(1127—1132年):中遭丧乱 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李清照随夫南渡,流寓南方。1129年,赵明诚病逝,她独自携带藏品辗转各地,经历战乱与丧夫之痛。词作开始流露出沉郁悲凉的情感,反映国破家亡的痛苦。 4.晚年时期(1132—1155年):晚景凄凉 再嫁张汝舟后离婚,生活孤苦。晚年定居临安,致力于整理赵明诚遗著《金石录》,完成其未竟之功。此时词风沉郁悲怆,将个人身世之痛与故国之思融入词中,成为婉约派集大成者。 作品风格 时间 南渡之前(前期) 南渡之后(后期) 生活 生活闲适,夫妻情深 国破家亡,漂泊江南 题材 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感时伤怀、怀旧悼亡 风格 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凄婉哀怨、苍凉悲楚 作品 《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自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 整体感知 1.梳理字词,理清词作内容。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翻译:茫然若失四处寻觅,唯见周遭冷寂空荡,悲凉凄切浸透心底。 (2)乍(忽然)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养息,休息)。 翻译:秋日忽暖忽寒时节,最难调养身心。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对付,抵挡)他、晚来风急! 翻译:饮下几杯薄酒,怎抵挡得了傍晚急骤的寒风侵袭。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翻译:抬头望见北雁南飞,正是我伤心的时候,却又是旧日传书的相识。 整体感知 1.梳理字词,理清词作内容。 (5)满地黄花(菊花)堆积,憔悴(凋零、枯萎)损(极),如今有谁堪(能够)摘? 翻译:院中菊花层层堆积,枯萎凋零殆尽,如今还有谁能够采摘?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怎么,怎样)得黑! 翻译:独坐窗前苦守,如何才能挨到天黑。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翻译:细雨敲打梧桐,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8)这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这般凄凉光景,单用一个"愁"字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