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8884

15.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83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5.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
  • cover
15.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经历实验操作、猜想、证明等探究过程,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几何图形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发展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经历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体现空间对称性的基本平面封闭图形之一,其性质反映了边、角及 “三线” 的特殊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教科书通过轴对称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既借助轴对称发现性质,又获得辅助线与证明方法;性质证明将待证等量关系置于全等三角形中,是证明角或线段相等的核心策略,为后续 “特殊三角形”“四边形” 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几何图形研究的思路(观察 - 猜想 - 证明)有初步认知,但正处于 “实验几何” 向 “论证几何” 过渡的关键期,对严谨的推理步骤、辅助线添加存在困难;同时,学生具备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可借助工具(纸片、AI)直观感知性质,需教师引导将直观经验转化为逻辑证明.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 目标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任务(一) 问题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问题2:三角形的边、角有什么性质? 任务(二) 实践探究:在长方形纸片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AI助力):尝试借助AI,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任务(三) 推理证明 如图,在△ABC 中,AB=AC,求证: . 归纳 性质1: ;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目标二:知识应用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ABC的周长为32cm,△ABD的周长为24cm,则AD的长为( ) A. B. C. D. (完成的同学可以利用AI批改,如果有疑问,求助AI帮忙解答,并生成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AI出题 使用AI,生成1个题目巩固本节内容并组内解答. 输入参考: (AI指令公式参考:表明身份,描述现状,目标任务.) 例如:我是八年级的学生,我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帮我生成1个(简单、中等、偏难)的题目巩固知识. 任务一: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引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轴对称特征,搭建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为后续 “从轴对称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铺垫; 任务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使用AI工具,学会向AI提问,得出能够验证猜想的动画:根据不同的边长,得出底角度数,提出猜想; 任务三:证明猜想: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展示的步骤,完成证明,得出“等边对等角;” 通过构造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得出底角相等,追问学生辅助线的其他特征,从而归纳得出“三线合一”性质; 追问:命题“等腰三角形某条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是真命题吗?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动手画图、用AI生成动画得出反例; 知识应用: 通过两个选择题,应用知识;利用AI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还能根据不同的答题情况生成不同的变式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AI出题,引导学生科学用AI辅助学习。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本节课,我们在哪些方面运用了AI? 课堂检测: 必做题: 如图1,在△ABC中,AB=AC,∠BAD=∠CAD,BC=10,则BD=( ) A.5 B.6 C.7 D.8 如图2,在△ABC中,AB=AD=DC,∠BAD=26°,则∠B= ,∠C= . 如图3,已知线段,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得直线l,交于点D,点C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