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39617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01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17课
,
七七事变
,
全民族
,
抗战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了解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等重大事件的时空坐标,梳理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认识到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保证。 2.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分析全民族抗战形成的必然性,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3.家国情怀:感悟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博大胸怀,激发对死难同胞的哀思和对祖国的热爱,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认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情境导入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内容::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并配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亡关内的历史图片。 教师提问:这首悲怆的歌曲唱出了怎样的心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促使中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如何全面爆发的? 提示:(1)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和图片感受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营造凝重的历史氛围。(2)通过提问“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回顾西安事变,思考其对国共关系和抗日局面的影响。(3)以“战争如何全面爆发”设下悬念,直接引出本课的核心事件———七七事变。 过渡语: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的侵略步步紧逼,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在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然而,日本侵略者却蓄意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7年的那个夏天,看一看卢沟桥的炮火是如何点燃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烈焰的。 二、探究新知 (二)新课讲授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展示内容:展示张学良、杨虎城照片;西安事变旧址图片。 教师提问:(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1)原因与诉求:引导学生结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背景,理解张学良的切肤之痛,以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指出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解决方案与原因:明确指出是“和平解决”。引导学生从民族大义出发,分析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如果处置不当引发内战,只会让日本侵略者得利。(3)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过渡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创造了前提。但日本侵略者不愿看到中国团结起来,蓄意制造事端,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 2.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展示内容:展示卢沟桥照片;二十九军将士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图片。 教师提问:(1)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怎样爆发的?(2)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分别作何反应?(3)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提示:(1)爆发:简要叙述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悍然发动进攻。(2)反应: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3)标志:引导学生理解,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第11课 五四运动 拓展训练(含解析)(2025-11-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