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正确使用修辞及分析修辞表达效果 2026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 新高考I卷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设问 反问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借喻 全国甲卷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借代 2022 新高考I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设问 排比 新高考II卷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外还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比拟 排比 考情微观 1.修辞手法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有2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设题;二是间接考查,放在仿写、句式效果比较,以及古诗鉴赏和文学阅读中,这类题也很多。不过,近几年高考单独设题直接考查,凸显了其重要性。 2.就修辞本身的考查而言,重点是常用的9种修辞手法,重点重点的重点是修辞的表达效果。 3.考查题型有选择题,更多的是主观题。有时只考一种修辞手法,有时把多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命题特点 一、知识梳理 修辞,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和手段,包括锤炼词语、选择句式、考虑语音搭配、选用修辞手法等。 修辞手法,是在长期的语言表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定模式,往往有意识的偏离语言常规,甚至违反语用准则。如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来面目,看似违背质量准则;反复,反复提供多余信息,违背数量准则。其目的在于优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根据特定的情景运用一定的修辞格来表情达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识,二是灵活运用。 修辞概述 01 比喻 比喻,也叫“譬喻”“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的词)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 云朵 像 一朵朵洁白的 羽毛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知识梳理 比喻常见分类 分类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有 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 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暗喻 隐喻 有 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有 (1)这里是花的海洋。 (2)数字技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借喻 无 无 有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喻体) “幼苗”(喻体)借喻儿童(本体)。 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知识梳理 1.(2025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三第二次诊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如果《秦腔》是书写乡愁的抒情诗,那么秦腔戏就是诗中反复吟咏的典故,包孕着天地人合一的庞大象征体系。贾平凹将乡土的冲击、裂变、没落也排演成一出大戏,在过去、当下和未来,在寥廓的天地间,在自然、文化的交融激荡里,发出沉郁顿挫的“伤逝”之声。 选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牛刀小试 【参考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①将《秦腔》比作书写乡愁的抒情诗,形象表现了《秦腔》浓郁的抒情化乡愁主题;②将秦腔戏比作诗中的典故,形象表现出秦腔戏包孕的丰厚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