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0884

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70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
    2027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1.D 2.B 3.C 4.①论证方面:采用递进式结构,层次清晰,思维辩证,先指出个人定位的作用,再阐述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是否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突出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或主体部分采用正反对比式结构,分别阐述个体对自己定位认同与不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说服力。) ②语言准确,多用表达严密的长句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使用关联词构建逻辑关系。 5.①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有明确的人生目标。45度青年应借鉴孔子“求为可知”的主张,明确自身可为之方向,避免在外界评价中迷失,建立稳定的内在价值坐标。 (补充答案:准确对待他人评价和了解自我。对外,以“不愠”之心化解社会标签带来的焦虑;对内,明确自己的志趣、优势与价值观,找到自身可为之方向,避免在外界评价中迷失,建立稳定的内在价值坐标。) ②积极独立,在生活中注重向内审视自己。面对压力与否定,45度青年须践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君子病无能焉”的精神,将焦点从外部认可转向自我能力提升,以“内自省”化解认同焦虑。 ③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45度青年应拒绝懒惰懈怠,拒绝停滞于生理需求满足,应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提升素质,在经世致用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儒家式的积极入世人格建构。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在面对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态度,探讨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材料一以孔子的“不愠”和自我实现为核心,阐述孔子的内省和学习观念。材料二则从现代社会视角,利用吉登斯的理论,探讨身份认同的动态特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文中体现出古今自我认同的差异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本题考查学生对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当代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可知,“在某些社会里”二者几乎重叠,而当代社会是系统整合特征明显,但并未说二者高度重合,选项D的表述混淆了两种情况。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可知,“不应当仅满足于”不等于“不要在意”,原文并未否定“基础的生理需求”。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A.此句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强调自我构建,符合材料一观点。 B.此句意思是,君子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首先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案;而小人则倾向于将错误或责任归咎于他人,从不进行自我反思或从自身寻找原因。属于“内自省”的归因方式,符合材料一观点。 C.此句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反映了古代儒家对民众的态度和治理理念,即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应保持民众的相对无知,以防止他们对统治权构成威胁。这里不是自我认同的建构,故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D.此句意思是,当看到品德高尚的人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向他学习;当遇到行为不端的人时,我们应该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