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第九十五中学校2025-2026(上)八学年期中质量监测(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 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绘画《圆明园劫难》 D.电影《火烧圆明园》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掌握地方实权的洋务派引进西方的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从而使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当时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推动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B.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 4.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B.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州、吉和江北大营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天京事变” D.太平军在江右青浦,败华尔洋枪队 5.《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C.增开苏州、杭州、宁波、重庆为通商口岸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6.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理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家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7.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其中,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他主张(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8.“对于列强来说,驻兵中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北洋军阀出卖国家利益 9.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包含“《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信息的主题式学习。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C.中国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实践历程 D.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10.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就要从根本上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1.以下维新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社会改良方案的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12.武昌起义成功后,《神州日报》刊登了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见下图)。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清朝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B.南北和谈陷入僵局 C.列强坚决阻挠中国革命 D.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13.1913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武昌起义众心惊,报馆齐张革命声。字向门前探捷报。……路上人人驻足观。但看某城光复矣,眉飞色舞竟忘餐。这表明民众( ) A.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