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颜真卿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 ——— 黄宗羲(清) 劝学 荀子 解题 劝: 劝,勉也。许慎《说文》 ● 勉励。 例:劝学 ● 说服,劝说。 例:劝谏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勉励 ◆ 积累:劝课农桑 督促 知人论世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 天道观 ———《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性恶论 ———《荀子·性恶》 1、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好利而恶害,此人之性也。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人之所以能够弃恶从善,是因为人不断地坚持学习。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蓼蓝(植物) 靛青(颜色) 译文:靛青,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 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颜色;第二个意为颜色程度。 ②之:助词,无意义。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意为“比”。 ④而:表转折,但是、可是。 ⑤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第二段 译文:冰,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助词,无意义。 ③而:表转折,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两个均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使动,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 ⑥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本身字义通“曝” )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译文: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 ④直:名词作动词,变直。 ⑤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⑥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