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5512

3.2 圆的对称性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90271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下册,九年级,数学,北师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 1 页:封面页 标题:3.2 圆的对称性 副标题: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配图:左侧为圆沿直径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示意图(体现轴对称),右侧为圆绕圆心旋转 180° 后重合的示意图(体现中心对称),中间标注 “垂径定理” 核心条件与结论 落款:授课教师 / 日期 第 2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深化理解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明确定理的适用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力目标: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 “求弦长、圆心距、半径” 等几何计算问题,通过定理证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几何图形分析能力。 素养目标:体会 “从对称性推导定理” 的数学思想,感受几何定理的严谨性,培养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推理过程的习惯。 第 3 页:回顾衔接 圆的对称性再认识 回顾旧知: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经过圆心的直线(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能与自身重合(旋转对称性)。 思考引入:若将圆的轴对称性与 “弦” 结合,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时,会产生哪些特殊的数量关系?比如: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是否会平分这条弦?是否会平分弦所对的弧? 第 4 页:核心定理 垂径定理(探究与证明) 1. 定理探究(动手操作) 操作步骤: 画一个⊙O,在圆上取一条弦 AB(非直径); 过圆心 O 作直线 CD⊥AB,垂足为 E; 沿直线 CD 对折⊙O,观察点 A 与点 B、弧 AC 与弧 BC、弧 AD 与弧 BD 的位置关系。 观察现象:点 A 与点 B 重合,弧 AC 与弧 BC 重合,弧 AD 与弧 BD 重合。 2. 垂径定理内容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符号语言(结合图示): 已知⊙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AB 于 E,则: ① AE = BE(平分弦); ② ⌒AC = ⌒BC(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③ ⌒AD = ⌒BD(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3. 定理证明(逻辑推理) 已知:如图,⊙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AB 于 E。 求证:AE=BE,⌒AC=⌒BC,⌒AD=⌒BD。 证明: 连接 OA、OB,∵ OA=OB(同圆半径相等),∴ △OAB 是等腰三角形; 又∵ CD⊥AB,∴ AE=BE(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沿 CD 对折,点 A 与点 B 重合,故⌒AC 与⌒BC 重合,⌒AD 与⌒BD 重合,即⌒AC=⌒BC,⌒AD=⌒BD。 4. 关键提醒 定理中的 “直径” 可推广为 “过圆心的直线”(因直径是过圆心的特殊直线); 若弦为 “直径”,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直径时,仍满足平分,但此时 “平分直径” 是必然结果,无特殊意义,故定理常针对 “非直径的弦” 讨论。 第 5 页:重要推论 垂径定理的逆用 1. 推论 1(平分弦的直径)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符号语言: 已知⊙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非直径),AE=BE,则: ① CD⊥AB;② ⌒AC=⌒BC;③ ⌒AD=⌒BD。 易错提醒:必须强调 “弦不是直径”,若弦是直径,平分直径的直线不一定垂直于直径(如任意两条相交的直径,互相平分但不一定垂直)。 2. 推论 2(概括总结) 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若直线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必满足其余三个(“知二推三”): ① 过圆心;② 垂直于弦;③ 平分弦(非直径);④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示例:若直线过圆心且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则直线必垂直于弦且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第 6 页:典例精讲 垂径定理的应用(计算类) 例题 1:求弦长 已知⊙O 的半径为 5cm,圆心 O 到弦 AB 的距离为 3cm,求弦 AB 的长。 解答步骤: 过 O 作 OE⊥AB 于 E,由垂径定理得 AE=BE(E 为 AB 中点); 在 Rt△OAE 中,OA=5cm(半径),OE=3cm(圆心距); 由勾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