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7037

23《月光曲》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7464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月光曲,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作业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3、《月光曲》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3、月光曲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会写“谱、莱”等 8 个生字,会写“谱写、钢琴”等 12 个词语。 2.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课前学习任务 1.预习课文,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2.查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关注书写中的易错字,写一写。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梳理文章结构。 【学习任务二】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做批注。 1.阅读 2-8 自然段。 2.重点根据三处人物对话批注: 第一次对话:_____和_____。 体会:_____。 第二次对话:_____和_____。 体会:_____。 第三次对话:_____和_____。 体会:_____。 推荐的学习资源 听《月光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3、《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月光曲 单元 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学习 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9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2.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重点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难点 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 板书课题:月光曲 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3.贝多芬简介: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但他并未因此停止创作,他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4.音频播放《月光曲》。 【设计意图:导入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2.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出示课件】 教师组织学生在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