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1 2 3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1937年8月 1937年11月后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1937.7.8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 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亡国论” “速胜论”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 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①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②观点: ③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 中国 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 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日本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1939年7月,中共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又一次举起团结抗战到底的旗帜。在国民党发动严重反共高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把对付共产党作为重要议题,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会后,蒋介石集团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大肆散布反共舆论,制造各种反共摩擦事件和惨案。国民党出现大批汉奸。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①政治上: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②军事上: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③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①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②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