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930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拓展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41467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史料拓展练) 1.1895年,《申报》中提到:“竟有割台之款?事出意外。闻信之日,绅民愤恨,哭声震天。虽经唐抚帅电奏迭争,并请代台绅民两次电奏恳求改约,内外臣工俱抱不平,争者甚众。”报纸报道的事件是( ) A.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B.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 C.允许日本开矿设厂 D.开放杭州等城市为商埠 【史料解读】 一、历史事件的突发性: "竟有割台之款?事出意外"直指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的被动处境,割台条款完全超出官民预期。台湾自1684年纳入清朝版图后,经200余年开发已成东南重镇,突然割让造成巨大心理冲击。 二、官民抗争的立体图景: (1)民间反应:"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印证全岛悲愤,史料记载民众张贴"愿人人战死而失台"标语,自发罢市募勇。 (2)体制内努力:台湾巡抚唐景崧(唐抚帅)多次电奏朝廷,代转士民请愿书,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废约。康有为等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形成近代首次大规模知识分子请愿运动。 (3)自主保台尝试:在清廷拒改条约后,台湾士绅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总统,采用蓝地黄虎旗,宣言"永戴圣清"以示文化认同。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竟有割台之款?事出意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并请代台绅民两次电奏恳求改约,内外臣工俱抱不平,争者甚众”体现了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A项正确;B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材料信息“割台之款”无关,排除B项;C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但与材料信息“割台之款”无关,排除C项;D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材料信息“割台之款”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与材料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导致(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史料解读】 一、城市特质的突变: 苏州传统上以"评弹昆曲、内敛平和"著称,开埠后被迫从文化休闲城市转型为外交前沿阵地。这种转变直接打破了延续数百年的"守家安逸"生活方式,使城市突然暴露于殖民贸易体系冲击之下。 二、条约的深层影响: (1)经济殖民化:列强通过《马关条约》首次获得在华设厂合法权,苏州出现日资纱厂等外资企业,传统手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2)空间重构:作为内陆首个被迫开放的口岸,苏州成为列强势力深入长江腹地的关键节点,改变了《南京条约》以来通商口岸集中于沿海的格局。 (3)地位衰落:原为全国经济中心的苏州逐渐沦为上海经济辐射下的"卫星城",棉布、丝绸等传统贸易渠道被殖民资本控制。 三、历史转型的象征: 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仅体现为领土主权丧失,更表现为内陆城市被迫卷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文化阵痛。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B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