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9304

第6课 戊戌变法 拓展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765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课,戊戌变法,拓展训练,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史料拓展练) 1.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可见这些报刊创办旨在() A.了解世界,实业救国 B.开启民智,呼吁变革 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 【史料解读】 一、古文翻译 “法律是天下人共用的工具,变革是世间不变的真理。” 二、核心主张的内涵 1.梁启超“变法通议”的革命性 (1)“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挑战传统“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念,主张“法”是服务于天下的工具,而非君主专制的附属品。这隐含“主权在民”的近代国家观(如“法应体现国民意志”),突破封建法制的阶级性。 (2)“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援引西方“进化论”(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借古圣“改制”证变法合理),论证“变革”是自然与社会的必然规律。甲午战败被诠释为“不变则亡”的铁证,呼吁清廷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 2.严复译《天演论》的思想冲击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翻译赫胥黎著作时,刻意强化“民族竞争”的紧迫性(原著侧重生物进化,严复附加按语强调“中国若不变法,将被列强淘汰”)。这为维新派提供了理论武器———用“天演论”证明:变法不是“离经叛道”,而是“顺应天演”的生存必需。 (2)对“渐进改良”的支持:与梁启超“急进变法”不同,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原强》),通过教育、舆论缓慢改造国民性,再推动制度变革。《国闻报》译载《天演论》,体现维新派内部“急进-渐进”的策略分歧,但共同指向“制度变革”的目标。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译载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主张变法,《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思想,这些报刊通过传播相关主张和思想,旨在开启民智,呼吁进行变革,B项正确;“实业救国”主要是张謇等实业家倡导,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排除C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倡导变法,并非宣扬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 2.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中提到:“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一主张体现了() A.士大夫的守旧观念 B.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C.早期维新派的思想 D.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史料解读】 一、古文翻译 "要实现国家强盛,必须先使人民富裕;要使人民富裕,关键要振兴工商业;要振兴工商业,就必须优先兴办新式教育,尽快制定宪法,崇尚道德教化,改革政治体制。" 二、核心主张 1.“致富—自强”的经济基础论 (1)“欲自强,必先致富”: 批判洋务派“自强=军工”的片面性,主张“致富”(发展工商业)才是“自强”的根本———只有民族资本主义壮大,才能摆脱列强经济控制(如海关、铁路被外资垄断),实现真正的国力提升。 (2)“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呼应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如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主张以“工商业”为核心,而非传统“重农抑商”。这反映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平等竞争”的诉求(如反对官办企业“专利垄断”)。 2.“学校—宪法—政治”的制度改良论 (1)“必先讲求学校”: 主张建立近代教育体系(如西式学堂、职业教育),培养“工商人才”与“新式国民”,替代封建科举培养的“无用文人”。这是对“中体西用”中“西学”的深化(从军工技术到国民教育)。 (2)“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立宪法:要求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建立君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