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史料拓展练) 1.在太平天国攻占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 A.借鉴了西方的土地制度 B.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 C.实现了平均贫富的理想 D.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史料解读】该标语出自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四同两无"构建农业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化。分配原则上: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九等田制),产品除基本生存外全部上交"圣库"统一调配。社会理想上:以宗教化口号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作为农民战争最高理论形态,该纲领既体现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又暴露了小生产者脱离实际的空想性。领导集团定都南京后迅速腐化,天京事变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线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是一种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空想,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没有借鉴西方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没有实现平均贫富的理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了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论述突出强调了太平天国( ) A.过分依赖宗教神学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明确奋斗目标 【史料解读】“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指的是虽禁止了鸦片(反殖民象征),但宗教狂热导致政策非理性(如毁儒释道典籍)。“不建设民国,却建设了天国”指的是用拜上帝教构建"天国"理想,而非现代国家制度(民国)。李大钊的论述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矛盾:以宗教乌托邦代替科学理论指导。即使有反封建诉求,最终仍会陷入旧秩序的循环。 【答案】B 【解析】根据“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项正确;材料体现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但没有体现过分依赖宗教神学,排除A项;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依靠的就是人民,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明确奋斗目标,而是强调的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排除D项。故选B项。 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一主张( ) A.满足了农民阶级要求 B.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富强 C.挽救了太平天国运动 D.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史料解读】"技艺精巧"指先进工业技术,"邦法宏深"指成熟制度体系,"宜先许其通商"主张开放贸易,"不得毁谤国法"旨在禁止干涉内政。该史料体现了太平天国从反侵略立场出发的早期现代化尝试,其技术引进与主权维护并重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应对西方冲击的重要过渡形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允许外国技术精湛、法律完善的国家与中国通商,并允许他们为国家献策,但不允许他们毁谤中国的法律。这一主张反映了洪仁玕对于开放国门、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积极态度,符合当时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