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9432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拓展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063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拓展训练,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史料拓展练) 1.2025年2月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了一封日文译文杨靖宇信件档案。其中内容有1937年8月20日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以及《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军同胞书》,号召伪满军“马上哔变,一致携手,夹攻日寇”。该内容的时代背景是( ) A.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B.日军实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C.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史料解读】 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 1.核心主旨: 强调了抗联的合法性与正义性,揭露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号召东北民众支援抗战。 2.核心内容: (1)民族主义动员:以“驱逐日寇、收复河山”为口号,强化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 (2)政策宣示:承诺保护民众利益(如减租减息),以争取群众支持。 (3)战略信号:表明抗联将配合全国战场,扩大游击战争规模。 二、《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军同胞书》 1.核心主旨: 争取伪满军队起义或消极作战,瓦解日伪统治基础。 2.统战策略: (1)民族认同唤醒:呼吁伪军“勿忘中国人身份”,揭露日军对伪军的歧视与利用。 (2)利害分析:指出日军必败的前景,警告伪军“勿为虎作伥”。 (3)出路指引:承诺优待投诚者,提供“携枪来归者赏”等具体政策。 2.“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史料解读】 1.“六年局部抗战”: 1931-1937年,国民政府未正式对日宣战,抗战主要在东北、华北局部进行。前六年(局部抗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抵抗。 2.“八年全国抗战”: 1937-1945年的全国性抗战。八年(全国抗战)展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应对。 3.周恩来在一篇起草的文件中写道:“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即将结束 B.中共放弃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国共首次合作正式全面启动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 【史料解读】 1.“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 指中共在1937年2月提出的“四项保证”中尚未完全落实的内容。如: (1)“苏区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正式更名)。 (2)“红军改编”: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第十八集团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2.“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1)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意搁置阶级矛盾,服从抗战大局,推动国共合作。 (2)强调了“统一团结”而非“阶级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优先策略。 4.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史实的是( ) 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 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 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 【史料解读】 1.“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 指日本侵占东北后,打破了列强在华势力均衡(如英、美、苏等国的利益格局)。 2.“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一方面,强调中国历史文化的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