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史料拓展练) 1.抗日名将续范亭说:“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使日寇不敢如以前那样长驱直入。”他评价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大捷 【史料解读】 一、史料的核心内容 1.“双方死亡的惨重”———战斗的激烈程度 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115师以劣势装备(步枪、手榴弹为主,缺乏重武器)伏击日军第5师团辎重部队及后卫部队。日军虽被包围,但凭借精良武器(机枪、掷弹筒)和顽强抵抗(部分士兵负隅顽抗至最后一刻),给八路军造成一定伤亡;八路军则以近战、白刃战突破日军防线,最终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自身也付出了约600人的伤亡代价。“死亡惨重”反映了战斗的残酷性,也凸显了八路军以弱胜强的艰难。 2.“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战役的精神价值 (1)在此之前,日军侵华几乎未遇重大挫折,“日军不可战胜”的论调在部分民众和军队中蔓延。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歼灭日军的战斗,直接打破了这一神话,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2)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而言,此战展示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提升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声望,为后续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而言,也增强了其坚持抗战的信心,推动了国共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3.“使日寇不敢如以前那样长驱直入”———对日军战略的影响 日军此前依赖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平型关的失利使其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伏击战术的威胁,被迫调整战略:在以后的行动中加强了侧翼防护和侦察,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孤军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节奏,为中国军队组织后续防御(如忻口会战)争取了时间,也为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创造了空间。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而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和所学知识可知,他评价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正确;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D项。故选A项。 2.“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彭德———淞沪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林彪———枣宣会战 D.谢晋元———平型关大捷 【史料解读】 1.“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强调抗战的全民性、整体性,突破地域、年龄、阶层的界限,将国家存亡与每个国民绑定。 2.“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明确“守土”是核心目标,将军事抵抗与领土主权紧密结合,奠定了“持久战”的思想基———抗战不仅是军队的事,更是全体国民的责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侵略者激战,最终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B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元帅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A项对应不正确,排除A项;林彪元帅时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C项对应不正确,排除C项;谢晋元团长的英雄事迹是坚守四行仓库,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坚毅顽强,D项对应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3.日军在某次作战记录中记载:“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