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准确理解《登高》中字词含义,背诵全诗,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赏析其中的艺术技巧发展形象思维,体会杜甫对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交织的思考。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诗歌营造的萧瑟、凄凉又雄浑壮阔的意境之美,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杜甫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诗歌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忧国忧民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1、美读法。通过美读来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2、对比阅读法。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赏析。培养学生判断、归纳推理的能力。 3、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趣导入 多媒体显示写杜甫的对联: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幅对联是写谁的吗? 这副对联是赞颂诗圣杜甫的,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意思就是他的诗很多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好像史书一样。 杜甫曾客居成都浣花溪边草堂,又自号“少陵野老”。他在《客至》中也曾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正是他草堂生活的体现。 这是民国时期的刘咸荥(xíng)题于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的对联。 2、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他的那些作品? (学生举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登高》(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准确理解《登高》中字词含义,背诵全诗,积累古代文学语言素材,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赏析其中的艺术技巧发展形象思维。体会杜甫对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交织的思考,提高对诗歌深层内涵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诗歌营造的萧瑟、凄凉又雄浑壮阔的意境之美,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杜甫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诗歌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忧国忧民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渡)提问:请大家思考,你以前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讲给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法、情境融入法、缘景明情法等。 今天咱们就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进行赏析本首诗歌。 三、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 知识检测: (1)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从体裁上说,《登高》是 近体诗,是一首 七言律诗 。 (3)李白诗歌的风格是豪放飘逸,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4)《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 四、鉴赏诗歌、体会意境 (一)、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和韵脚,找出该诗的诗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眼:悲 (3)诗歌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二)、前两联鉴赏:抓住特征,鉴赏意象。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并完善) 学生共同交流明确: (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1、《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