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1068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49995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新教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战国 前475年 前221年 前770年 春秋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时代。” ———《中国通史·第一卷》 “战国是一个?时代” “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 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壹·战国七雄 壹 时空定位 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时间轴的填写 约BC 2070年 约BC 1600年 BC 1046年 BC 770年 BC 476年 BC 475年 BC 221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概念解释 战国时期:一般指的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怎样形成战国七雄?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其变化之处。 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 变化二: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战国策》 魏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口 诀 齐 燕 赵 秦 楚 韩 【时空观念】你能把战国七雄正确的填入图中的空白处么?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2.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3.兼并战争 (1)目的: 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 (2)性质: 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材料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 ———刘向《战国策》 一、战国七雄 (3)战国的主要战役及特点 ①战争特点: a.战争规模大 b.参战兵力多 c.持续时间长 d.交战区域广 ②主要战役: 战役 双方 典故 桂陵之战 齐魏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 赵秦 纸上谈兵 材料: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你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材料: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山东齐长城遗址 ②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 ③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①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和平。 ④推动各诸侯国的政治变革、思想繁荣。 一、战国七雄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贰·商鞅变法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求贤令》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二、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实施者 商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