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声声慢 李清照(1084年-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阁生活和伤春怨别 词风———清丽柔媚 代表作:《醉花阴》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词风———凄婉哀怨 代表作:《声声慢》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之旅总是有一点过于平淡的感觉,甚至有点缺少滋味。偶尔那么几个美好的瞬间,却如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就消失无踪.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看一看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吧,她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练,是炼狱的铸就!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希望。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的句子: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毫无生气 凄凉惨淡 悲伤愁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眷恋痛苦 结果 引发 叠词的妙:层层递进的逻辑和情感的逐渐深入 (1)渲染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内容】 (2)加强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情感】 (3)运用叠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结构】 答题思路:内容+情感+结构 古今词评家都赞赏开头七组叠词,思考这七组叠词妙在哪? 叠词分析 对比感知:若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呢 壹 动作 感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环境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走进文本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叠 词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 ①运用叠字的手法,寻寻觅觅写出人物动作,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从心境角度写出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②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四顾茫然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③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二)间接写愁: 酒 雁 黄花 梧桐 借景抒情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描绘萧瑟冷清之感,渲染悲凉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用凋零的黄花渲染萧条悲凉的氛围 憔悴损:一语双关,人花两凋零 如今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