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2511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川教版)第六课 别让认知偏差影响我们的关系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046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关系,我们,影响,偏差,认知
  • cover
第六课 别让认知偏差影响我们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课程背景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即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片面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际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对某个人、某类人群的偏见与歧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成熟,其很容易受非理性观念的影响,从而对他人产生偏差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初中生又处于十分重视人际关系以及他人看法的特殊时期,片面的认知不仅会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样也是其负面情绪的主要来源,急需加以引导和干预。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初中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满足社交需求,同时也是将来顺利迈向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初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要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主题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教学设计,以期帮助九年级学生站在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找到提高人际交往质量的有效措施。 本主题首先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呈现因认知偏差影响人际关系的事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同时生动地点明主题。接着,在“心理体验 ”环节设计了三个互动板块,分别以实验研究引发学生关于认知偏差的讨论,用星座知识启发学生看到固化思维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深刻感受知觉选择的偏向性。然后,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解相关知识,升华主题的同时带领学生共同寻找化解认知偏差的方法。最后,由学生制定调整计划,体验现象背后不同的感受,在实践中真正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理论背景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被称作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偏爱方式;2.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个体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认知风格可能会保持到成年。认知加工方式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三种。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人类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通常面临着出现差错的风险,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两类: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错误肯定是把噪音当成信号,比如把没病的人识别为有病的;而错误否定则是把信号当成噪音,比如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两类错误在进化环境中通常具有的代价是不同的。哈瑟尔顿和列托认为,许多认知偏差都是自然选择配备给人们的行为手册,指导人们以犯错误的方式适应世界,因为如果不犯这种错误,就可能会犯代价更高的错误。举例来说,把有毒的蘑菇当成没毒的风险就远远高于相反的情形。因此,假如一个原始人在野外找吃的,看到一种从来没见过的蘑菇,在不能判断对方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假设蘑菇有毒的代价无疑是可以接受的(即使这种判断可能是错的),顶多就是挨饿。可其要是饥不择食,假设蘑菇是没毒的,恐怕就有中毒身亡的代价。因此,认为不熟悉的蘑菇可能有毒的错误感知和判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就是错误管理理论对认知偏差的解释。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认知偏差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增强自我觉察能力,树立调整的意识。 情感目标:在互动中感受认知偏差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领悟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 行为目标:掌握化解认知偏差的具体方法,督促学生将课堂中的所思所感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以改善人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看到认知偏差对人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学习相关的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认知偏差的概念,并正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