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3533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2428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期中,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 cover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6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轮子的起源,众说纷纭。北京大学唐晓峰救授推测说,大约是看到圆形的蒲叶被风吹起 在地上滚动,古人受到启发,继而发明了轮子。从形态上看,最早的轮子是实心的,或由一整块木 头做成,或由两块或三块木板拼合,就是对自然形态的直接模仿。最早时,轮子中心有圆孔,圆孔 周围有突起的毂,车轴固定,车轮套在车轴上转动。这种轮子虽可以运转起来,但车轴承受的压 力大,而且承载力有限,高速运转和转弯均不灵活。有了轮子,就有了车。有了轮车,加上先民早 先驯服的牛、马,就可以“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用牛、马拉车,相对轻松地将重物送到远方。当 然,随轮子一起向前滚动的,还有人类的文明。 古代中国人对轮子也极为尊崇。《荀子》中说:“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唐代杨惊注释说: “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从字形上看,“轩辕”二字均从“车”,上古时 期,轮子是车最重要的部件。中国人将自己的先祖称为“轩辕”,无疑也是在向轮子的发明者致 敬。我们知道,古代车子诞生的关键在于车轮。轮是车的最重要构件,故“轮”有时就是“车”。 对于车的发明者,中国古代文献里众说纷纭。《荀子》和《左传》都说“奚仲作车”,《山海经》却 说“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孙膑兵法》又有“禹作舟车,以变象之”的“大禹作车”之说。 稍晚,《宋书》又有“庖義画八卦,而为大舆,服牛乘马,以利天下”的“伏羲造车说”等。但正如龚缨 晏教授的研究,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传说而已,不能作为轮子是在中国发明的论据。当 然,古代中国人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和接受轮子,“而是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加工改造,并且还有许多 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 最初传入中土的轮子可能是无辐的圆木片,轮径较短,即将圆形全木裁削成没有辐条的浑圆 木片,中间设孔穿原木棍成轴,人力推拉牵引轴,使轮滚动,后世称这种实心结构、非常笨重的原 始木轮为“辁”。《说文解字》则完整解释道:“有辐曰轮,无辐曰轮。”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商代 已是有辐之轮的时代,这种有辐的车轮,中心是圆孔,内周置毂,轴贯毂中,承载力强,坚固耐用。 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轮车和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西周轮车等实物来看,古代先民 对毂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毂木被处理成两端细、中间粗的腰鼓状,毂木之中部外圈凿出榫眼 (毂孔),以供辐条插入。为了防止轮子转动时内滑,轴头(毂孔与轴套合的部分)被设计成锥形, 以确保轮车高速运转时轮子不外脱。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