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永春五中片区九年级历史科期中质量监测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第 I 卷 ( 选择题 56分)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A.国王权力至上 B.法律体系完备 C.军事实力强大 D.医学成就辉煌 2.下列图1—图4反映的遗址或遗物中,可以作为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图1 图 2 图 3 图4 A.长城 B.《汉谟拉比法典》 C.狮身人面像 D.金字塔 3.“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印度 A. 重视职业分工 B. 王权至高无上 C. 实行民主制度 D. 社会等级森严 4.伯里克利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其中“全体人民”指的是 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雅典居民 C.雅典所有的成年人 D.全体希腊人 5.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全盘模仿 C.趋向封闭保守 D.重视中西合璧 6.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A. 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8.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9.图5意在说明古希腊 A.几何学的成就领先于世界 B.普遍崇尚力量、阳刚之美 C.美学观念受到几何学影响 D.神灵崇拜主导了艺术创作 10.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 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11.世纪,西欧部分城市中的管理者不再由领主指派,而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城市居民掌握着最终的决定权力。这说明西欧部分中世纪城市 A.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B. 是工商业者聚集地 C. 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D. 促进了大学的兴起 12.“随着城市的兴起以及城市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发展,西欧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材料叙述的是欧洲大学兴起的 A. 背景 B. 分布 C. 特点 D. 意义 13.大化改新后,日本建都平城京,在城市布局方面与唐朝都城长安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结合平城京的地理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民族 A. 致力交流与合作 B. 主张模仿与取巧 C. 善于学习与创新 D. 追求自由与平等 14.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 疆域辽阔 B. 贸易发达 C. 人口密集 D. 港口众多 15.小豫同学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这一内容时,绘制了图6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处可填写 A. 《荷马史诗》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拿破仑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16.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