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屏东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适应性练习 九年级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陆士兵组成的英国军队,从开普敦、印度等地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这场战争 A.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 D. 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 2. 1857年5月,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法国为此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1872—1875年,清政府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约30余名留学生赴英法学习海军知识。这反映了当时 A. 清政府的“自强”需求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科举取士制度寿终正寝 D. 民主革命潮流势不可挡 4. 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专题学习笔记。该专题意在凸显 A. 农民阶级建立理想社会的尝试 B. 地主阶级维护专制统治的决心 C. 爱国官兵反抗日本侵略的壮举 D. 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5. 《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A. 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 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C.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 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6.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7. 他公开宣称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大总统,暂时担任此职只是为了号召国民团结一致、投身革命,一旦一个稳固的共和政府得以建立,便准备退位让贤。材料中的“他”是 A. 孙中山 B. 黄兴 C. 黎元洪 D. 张作霖 8. 1912年发表的《新陈代谢》一文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总统成,皇帝灭。”文章中两个“成”所表述的事件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提出三民主义 C. 秋收起义爆发 D. 推翻封建制度 9. 陈独秀在解释为什么要掀起新文化运动时写道: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要诚心巩固共和固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由此,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 A. 自强与求富 B. 变法与改良 C. 革命与共和 D. 民主与科学 10. 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 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1. 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A. 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12. 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与张学良长谈至深夜,张学良同意放蒋。18日,周恩来与杨虎城会晤,杨虎城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周恩来的努力 A. 促使张、杨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B.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使蒋介石放弃了反共立场 13. 邓小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