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6163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603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武功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的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蜗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一)好的选题 p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首先是确定选题。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者论述的问 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一般的新闻报道主要是向受众传播最新信息,力求客观公正 巢 地呈现事实原貌;而新闻评论则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揭露事件背后的原因及 意义,并不是所有新闻事件都有评论的价值,这就需要评论员拥有一双“火眼金晴”,能敏锐地捕 捉事件背后的本质意义,通过分析说理、层层推进的方式,向受众传达自己的观,点。 (二) 招 1.找准角度,凸显评论的深立意和高价值。在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客观的前提下,尝试打破 常规思路,寻找新的角度来看待并分析问题,同样能引发斯的思考和启迪。例如,《贫穷不可怕, 就怕“不怕穷”》一文,从贫困群众的角度入手,探究造成贫困群众“不怕穷”的心理背后更深层次 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一“不怕穷”是深度贫穷的后遗症。不仅给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深度 思考和全新启示,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2.扎实的论据与严谨的论证过程相结合,增添文章说服力与厚重感。在析事明理的过程 中,扎实、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推理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在新闻评论中若能善用事 实论据,或许可达到“小故事,大帮忙”的目的。以《警惕形式主义披隐身衣卷土重来》为例,作者 首先以《人民日报》所刊登的文章《送温暖无需兴师动众》为由头,提到部分网友以戏谑的口吻留 言称“这不是说我们单位吗”,由此引出群众对此现象的反感;接着作者以其平日采访、调研期间 积累的鲜活案例作为有力论据,如“一提走群众路线,有干部就弄上两袋大米、一壶香油等到贫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6135A武功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根据材料一“作者首先以《人民日报》所刊登的文章《送温暖无需兴师动众》为由头…接着作者以其平日 采访、调研期间积累的鲜活案例作为有力论据…逐步梳理出‘披着隐身衣’的新形式主义的表现”可知,该 文并非主要以《人民日报》文章为由头,还运用了平日积累的鲜活案例等论据。) 2.B(“运用语言技巧、扎实的论据来体现评论的温度”错,体现评论温度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说出群众心中所 想所忧”。) 3.D(这部分内容先是阐述要找准角度凸显评论的深立意和高价值,接着说明扎实的论据与严谨的论证过程相 结合能增添文章说服力与厚重感,整体围绕新闻评论内容方面展开,强调内容的优质,“独特的视角”“扎实的 论据”“严谨的论证”都只是这部分内容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概括,所以最恰当的标题是“优质的内容”。) 4.①一些部门只在乎数字“大与小”而非“真与假”②有指标,有考核(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切入角度有新意。从《说文》中“匠”的语源讲起,阐发当代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多层内涵,引人深思。 ②递进式论证,推论严谨,逐层展示工匠精神内涵及价值意义。小至企业、大到国家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 用。③巧用排比(反复)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