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56278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948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陕西省
,
考试
,
答案
,
图片
,
试题
,
语文
神木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随着当代社会与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命题目前也极容易受到两种 极端思雏的干扰。一个极端是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个应当抛弃的完全过时的教育 主张:另一个极端是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意味着教育要重新回到过去的时代。在新的 历史时期,要走出这两个极端思雏的误区,就必须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命题做出合乎新时 代的合理诠释。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劳动教育的中介地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真正实现,必须通过教育在生产过程之中和生产过程之外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的两种“结合”形式相互支持才能得以完成。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现代生产劳动中科学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当代和未来生产劳动的决定性因素。当代社会的劳动者已经不可能仅仅通 过生产过程的参与去完全学习、掌握这一过程所必需的大量科技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来越 紧密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未来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一独 立于生产过程的学校教育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终身教育将成为现实。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的实践,就绝不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文化的学习看成是彼此排斥而非相互促进的关系。让 学生放弃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科技知识的学习,简单强调参加过多体力劳动的旧思雏,不仅违背 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意,实质上更是对这一教育原则的严重背离。 神木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检测考试-1-(共10页) 此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同时意味着劳动教育的中介地位。也就是说,学校开展的 “劳动救育”与严格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在性质与功能上是有严格区别的,学校的劳动教育不过是 德、智、体、美基本素养培育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实践去检验学习成果,得到实践锻 炼,并为在未来真正投入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不同劳动过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做最好准备。 如果我们从语言的逻辑上分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表述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劳动”已 经是“教育”(德、智、体、美)之外的事物,两者才需要“结合”。所以,尽管从强调劳动教育重要性 的工作需要出发,教育方针上可以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劳 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并非处于同一逻辑层次。劳动教育内含着价值观、科学技术、体力、美感 等德、智、体、美教育的因素;德、智、体、美各育也是实现劳动教育的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脱离德智体 美各育、孤立开展劳动教育只在有限的范围是有意义的。所谓劳动教育“进课堂”,应理解为劳动 教育在价值观上走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全部课堂,而非过多强调在课表上专列多少课时的劳动教有 专门课程。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命题也许应当改为“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是因 为“劳动”概念的当代形态不仅包括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劳动”早已不再是 “生产劳动”那么简单。在当代社会,“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的比重正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11-16)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11-16)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11-16)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6)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