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长江奔涌的壮阔景象起笔,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为全词奠定豪迈基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刻画赤壁险峻地势与汹涌波涛,画面感极强。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展现周瑜指挥若定的儒将风采,暗含词人的仰慕之情。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词人对人生短暂的悲观绝望,与前文的豪迈气势形成突兀转折,格调低沉。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游览的赤壁是三国时期周瑜破曹的古战场,历史遗迹清晰可辨,引发词人的怀古之情。 B.“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既点明周瑜的年少得意,也暗示其破曹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上句总括赤壁美景,下句仅指周瑜一人,突出其英雄地位。 D.全词以“怀古”为题,仅追忆了周瑜破曹的历史事件,未涉及词人自身的人生感慨。 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时空跨度极大,从“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追溯到“乱石穿空”的眼前实景,古今交融,视野开阔。 B.词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如“卷起千堆雪”将浪花比作白雪,“穿空”夸张描绘岩石的险峻,增强表现力。 C.词的上阕侧重写景咏史,下阕聚焦周瑜,由景及人、由史及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D.全词以口语为主,语言通俗直白,摒弃了古典诗词的含蓄蕴藉,体现出豪放词派的鲜明特色。 4.下列词句中,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怀古伤今”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郎”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雄姿英发”,年轻有为,是词人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化身。 B.“羽扇纶巾”的装扮,展现出周瑜儒雅从容的气质,而非勇猛粗犷的武将形象。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周瑜破曹时的轻而易举,暗含词人对其运气的羡慕。 D.词人塑造周瑜形象,既是对英雄的敬仰,也暗含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 6.下列关于豪放词派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其作品多描绘壮阔景象,抒发豪迈情怀,与婉约词派的细腻缠绵形成对比。 B.《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派的开山之作,在此之前词坛均为婉约词风,无豪放之作。 C.豪放词派的作品均以历史典故为核心内容,语言雄浑,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D.苏轼的豪放词仅体现为意境的壮阔,在情感表达上仍延续婉约词的悲切之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②周郎:指周瑜,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名将,曾率吴军在赤壁大破曹军。③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④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 7.下列对词的上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开篇即勾勒出长江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淘尽”一词将江水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暗含历史沧桑感。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