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组卷网,总分:80分 一、单选题(共40分) 1.小华是个“宅男”,为帮助他走出“宅生活”,你应对他说( ) ①社会生活与我们无关,专心学习才是正事 ②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学习成绩就会越好 ③要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线,那么,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就形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 A.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的社会关系简单明了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3.在通信方式上,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从纸质信件到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每个人都喜欢使用智能手机 B.人们热衷于传递一切的信息 C.只能通过智能设备传递信息 D.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4.“宅童”指的是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外出活动的青少年。这种“宅”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③青少年要不断关心和融入社会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诗文中,与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相符的是( ) A.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网络上有许多不良和虚假信息,青少年应该远离网络 B.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否则容易上当受骗 C.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利弊之间需正确把握 D.网络不受规则约束和限制 7.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下列做法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遭到别人的谩骂时便借助网络谩骂、中伤他人 B.在查找学习资料时,遇到不明窗口弹出立即关闭 C.在网上看到“骇人听闻”的消息后,立即转发 D.在做家庭作业时,总是第一时间上网查找答案 8.“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网络正能量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的表现。下列不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积极参与网络公益行动 B.利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 C.转发所有网络求助信息 D.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9.有的人在他人面前谦恭有礼,一旦独自一人就不再遵守规则,如有的人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在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发现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警示我们( ) ①社会只能依靠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②要增强规则意识,自觉按规则办事 ③在外遵守规则即可,私下不必自律 ④要学会严于律己,做到自省和慎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24年11月1日起,我国铁路客运领域开始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为旅客和单位报销铁路客票提供便利。采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后,旅客不再需要到火车站、车票代售点、自助机上打印纸质报销凭证。这说明( ) A.不合理的规则应该废除 B.社会生活处处都充满限制 C.之前使用纸质发票是不合理的 D.规则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11.针对“高铁扒门”“高铁霸座”等不文明乘车行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刚性规则涉及复杂的公共利益,有人违背了,执法必须严格,规则的刚性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