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在此期间,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 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西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壹 · 汉室衰微乱世起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根据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混战、 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材料一:东汉末年,州牧势力逐渐膨胀,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P77知识拓展) 袁绍的优势: 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材料: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粮食)支(支撑)十年”。 ———陈寿《三国志》 在这些军阀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两大政治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壹 · 汉室衰微乱世起 河南一带 曹操势力逐渐强大: 壹 · 汉室衰微乱世起 ①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②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③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④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贰 · 以弱胜强定中原 官渡之战 交战时间 交战双方 目的 战术 结果 影响 200年 曹操VS袁绍 曹操战胜袁绍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特点)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袁绍:约11万 曹军:约2万 吞并对方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 打击敌人要害 粮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袁军大败。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撤退至官 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名骑兵逃回。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 袁绍 袁军十一万 曹军两万 官渡之战 袁绍分兵延津 叁 · 赤壁鏖战定三国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统一天下 皇室宗亲 有猛将关羽、张飞 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的辅佐 继承父兄基业据江东六郡。 地理位置优越,政权巩固 赤壁之战 交战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结果 影响 208年 曹操V孙权、刘备联军 曹操兵败孙刘 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特点)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不足5万 曹军:20万 诈降和火攻 叁 · 赤壁鏖战定三国 材料研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 刘备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