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封 线 学校 班别 姓名_____ 考 号 _____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 (内容:1-2单元 答题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B.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3.下列所示的各种微生物是草履虫的是( )。 A B C 4.下列假设中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5.如果在船的桅杆顶部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 6.乌鲁木齐比北京晚迎来黎明,其原因与( )无关。 A.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边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7.下列动物的活动受地球自转影响的是( )。 A.青蛙冬眠 B.大雁南飞 C.蝙蝠夜行 8.下面两幅图是北京地区某地不同季节正午时分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情形,据图可判断( )图是夏天拍的。 A.① B.② C.无法确定 9.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彩色的翅膀,其实是由( )组成的。 A彩色的小鳞片 B彩色的触角 C.彩色的颗粒 10.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 )做成玻片标本。 A洋葱叶 B洋葱根 C.洋葱表皮 1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12.地球的结构中地核的平均半径大约是( )。 A.2500千米 B.3500千米 C.4500千米 13.下列属于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 14.“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 )自转一周。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个月 15.下列3个节日中,白昼最短的是( )。 A.劳动节 B.教师节 C.国庆节 二、判断题。(正确打“T”, 错误打“F”, 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家简·施旺麦丹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 ) 2.将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后,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会改变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 ) 3.自来水是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中不会有微生物。 ( ) 4.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横切橙子是为了模拟赤道线。 ( ) 5.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 ) 6.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此时地球距离太阳远。 ( ) 7.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因较厚而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玻片标本。 ( ) 8.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所有微生物。 ( ) 9.傅科摆、卫星图像都能为地球公转提供有力的证据。 ( ) 10.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一些动物换毛都是受四季变化影响的。 ( ) 11.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 ( ) 12.全部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 ) 13.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 ( ) 14.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一定越高。 ( ) 15.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如果提高放大倍数,那么观察到的细胞变大,视野范围也变大。 ( ) 三、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 1.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这个观察工具是由两个_____组合起来的,镜片的形状特点是中央_____、边缘薄。 2.在做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时,用_____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_____上。 3.我们周围的有机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_____,它们必须借助_____才能看见。 4.地球结构由厚到薄依次是_____、地幔、_____。 5.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