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8128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五四制)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六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83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学期,试卷,历史,六年级,期中
  • cover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检测练习题 初一历史 说明: 本试卷共 8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填涂答题卡前请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中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考古学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其中,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位于右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资料显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遗址内有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 6 米。灰烬中有朴叶子、烧石、烧骨等物。”这说明北京人( ) A. 已会种植水稻 B. 已掌握了钻孔技术 C. 已经学会用火 D.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3. “种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这首歌谣反映的原始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4.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考古学者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 8000 - 6000 年前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 ) A. 都是真实的 B. 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 C. 完全不可信 D. 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5. 约 5000 年前黄帝去世,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大约 4000 年前,舜、禹都曾祭祀黄帝。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这表明( ) A. 远古时期祭祀活动源于自然崇拜 B. 夏商周时期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 先秦时期均把“无为而治”理念贯彻 D. 中华民族同源同祖意识影响深远 6. 考古学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和大型墓葬,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大量文物的出土也印证了这里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一切向世界说明———中国有国家的历史开始了。材料中“国家”的是(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7. 下面知识卡片汞刻划分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 ) 立春:以立春为契机,积极备耕 惊蛰:进入春耕季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开始成熟并收割 处暑:大秋作物成熟了 A.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 C. 对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D. 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 8.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这反映了( ) A.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 西周王公贵族之间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 西周青铜器铸造规模宏大,分工细致 D. 西周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9. 根据规定,诸侯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10. 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 ) A. 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 C. 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 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1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B.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开凿灵渠 B. 修筑长城 C. 治理黄河 D. 修筑都江堰 13. 下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时间 地点 参与诸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