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境导入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退避三舍 看图猜成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七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地图,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时空观念)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崛起的意义。(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476年 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一般指公元前475-前221年,因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一、观王室之衰———礼崩乐坏的时代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译文:周平王时期,周王室衰弱,势力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吞并弱小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天下政局由诸侯中的霸主所操纵。 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王室衰微,诸侯操控政治、僭越礼制的现象出现 一、观王室之衰———礼崩乐坏的时代 问题2:阅读教材P28页内容,找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分封情况 层层分封 诸侯分封卿大夫 管辖区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政治地位 周王是天下“共主”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经济实力 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缴纳贡赋 一些诸侯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派官员直接管理,职位不世袭。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名义上仍是“共主”,但缺乏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困难。 一、观王室之衰———礼崩乐坏的时代 图一 西周时期 图二 春秋时期 本质: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唯物史观 探制度之变】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探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乱世 读地图 ①指出周天子所在位置。 ②结合地图,指出出现的比较强大的诸侯国有哪些。 晋国 齐国 吴国 越国 楚国 问题1: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 秦国 宋国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首霸 二、探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乱世 问题2:结合视频和地图,分析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③使用“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 ①靠海,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齐桓公唯才是举,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春秋争霸形势图 二、探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乱世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 楚 一鸣惊人(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后,表面上整天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实际上是在观察局势,等待时机。三年后,楚国遭遇大饥荒,外部敌对势力趁机进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楚庄王决定出手,带领楚国军队攻打 庸国,成功解除了外部危机。同时,楚庄王在暗中培养势力,辨别朝中大臣的忠奸贤愚,等到大权在握,才开始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楚国与北方霸主晋国会战于邲,大胜全胜,促成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由此遂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