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某遗址出土了大量骨针、穿孔贝壳饰品及兽牙,还有少量磨制石器。据此可推断该遗址先民( ) A. 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 过着定居农耕生活 C. 具备一定的审美和手工能力 D. 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 考古发现,某原始聚落遗址有大量稻谷遗存、干栏式建筑遗迹,该遗址最可能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红山遗址 3. 与北京人“群居洞穴”相比,半坡居民能过上定居生活的关键因素是( ) A. 学会建造房屋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掌握制陶技术 D. 氏族公社的形成 4. 下列文物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①打制石斧 ②彩陶盆 ③骨耜 ④青铜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稻谷和骨耜 B.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C. 商朝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6. 三星堆青铜面具、良渚玉琮等文物的发现,彰显了我国( ) A. 历史传承的连续性 B. 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C. 经济发展的先进性 D.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7.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显示,当时存在贵族专用的青铜器和普通民众使用的陶器,这反映了( ) A. 夏朝手工业发达 B. 夏朝阶级分化明显 C. 商朝青铜工艺精湛 D. 西周等级制度严格 8. 请补充完整早期国家发展表格的两处空白( ) 朝代 开国君主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商朝 汤 约公元前1600年 亳 纣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A. 启 镐京 B. 禹 殷 C. 启 殷 D. 禹 镐京 9. 战国时期,一个农夫的粮食产量能养活更多人口,主要得益于(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C. 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 D. 各国变法的持续推动 10.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这反映了( ) A.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C. 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统治 D. 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 11. 下列材料共同体现的思想是( ) 政在养民,养民在食,食在农功。———《管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淮南子》 A. 以民为本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严刑峻法 12. 《商君书》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该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促进了农业发展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推动了商业繁荣 13. 从“楚武王自谓蛮夷”到“楚庄王问鼎中原”,这一过程体现了( ) A. 民族交融的发展 B. 分封制度的瓦解 C. 国家统一的完成 D. 思想文化的繁荣 14. 《道德经》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 ) A. 辩证思想 B. 无为思想 C. 法治思想 D. 仁政思想 15. 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②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③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 战国时期,某著作系统阐述了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17. 秦朝修筑的长城( ) A. 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西起咸阳,东到东海 D.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18. 秦的统一( ) A.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B. 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C.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D. 以上都对 19. 以下关于秦朝的史料,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 材料 出处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