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9212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6883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学期,答案,试题,历史,期中
    舒城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2.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格局。它是( ) A. 以水稻为主 B. 以小麦为主 C. 以粟为主 D. 南稻北粟 3.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 出现原始农业 B. 进入青铜时代 C. 实行分封制度 D. 掌握冶铁技术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这一年属于 A. 公元前11世纪 B. 公元前9世纪 C. 公元前10世纪 D. 公元11世纪 5.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其原因包括殷墟(  ) ①展现了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②是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③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 ④为研究分封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地区居民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 社会变化 B. 民族交融 C. 经济发展 D. 技术进步 7.《史记 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 A.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 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8.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有教无类 B. 崇尚“自然” C. 克己复礼 D. 民贵君轻 9.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B.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连年战争的局面 C. 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统一全国后,定都长安 D. 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0.如图的成语故事反映了() A. 炎黄部落战蚩尤 B. 周部落讨伐纣王 C. 刘邦项羽争夺政权 D. 项羽击败秦军主力 11.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楚汉之争 C. 秦朝灭亡 D. “文景之治” 12.与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 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B. 诸侯争霸,铁犁牛耕 C. 百家争鸣,诸国变法 D.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3.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严苛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4.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15.《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 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 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 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二、辨析改错(6分) 16.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辨别下列文物解说的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1)如图文物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并且具有爱美意识。 判断: _____ 改正: _____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