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战国时期问世,讲述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况的中医理论著作是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A.《扁鹊问医》 B.《黄帝内经》 C.《文帝把脉》 D.《神龙百草》 10.最近,著名电车品牌比亚迪发布了新0g0,灵感来自于甲骨文中的“电”字,用最原始的造字方 法即图形或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该造字方法我们称为 历史学科素养评估问卷一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正桶选项的字母填在后面的答题卡里) 1.考古学家高星曾说:“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元谋人和那 县人相关的考古发掘可用于“书写”中国 (汽车logo) 甲骨文“电 A.百万年的人类史 B.一万年的文化史 D.王朝国家的历史C.五千年的文明史 A.会意 B.形声 C.指事 D.象形 2.霍邱县某同学上完历史课后整理了以下学习笔记,请推断其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11.“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90 12.茶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东至东海、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那么它西至 哪里? A.陇西 B.山海关 C.临洗 D.成阳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灭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分析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 河姆菠人干栏式建筑复 秦王朝过失的《过秦论》中,“-一夫作难”指的是 化粟粒和黍粒 碳化稻粒 原想象图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农业起源和定居生活 14.这是件花纹绮丽、薄如蝉翼的丝织衣物素纱单衣,它出土于 C.远古时代的传说 D.制作陶器和家畜饲养 3.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和下列哪一流域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 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早期中华文明主体。 A.南辽河 B.北辽河 C.东辽河 D.西辽河 4.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 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 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下列遗址不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A.黄帝酸 B.陶寺古城 C,秦始皇陵兵马坑D.马王堆汉墓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河南湘池仰韶村遗址 15.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下图是秦末至汉文帝时期的人口 C.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数量变化图。图中人口变化趋势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5.“栉风沐雨”形容的是人经常在外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它最初指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传奇人物 ↑人口数量(万)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请问,这个成语放事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传说 350( 3000 A.炎帝的传说 B.黄帝的传说 C.禅让的传说 D.大禹治水的传说 2500 6.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公元前771年,西 200 150 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以上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10 A.农业经济的不新发履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500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秦二世汉高祖初年汉文帝 7.“它宣告了西周时代的终结,一场争霸狂潮迅速淹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古老秩序”。这里的 A.对外征战,巩固边盼 B.科技进步,生活富足 “它”是指 C,治国之基,以民为本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A.平王东迁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盘庚迁殷 单项选择题答题卡:(请将所选字母填在下面对应的空格中) 8.在眷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也同周边的成、狄、蛮、夷等民族进行长期的交往和 题号 2 3 4 516789 1011 12 13 14 15 斗争,“诸夏”“夷狄”已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